專訪揚州市老藝術家曹如誠:中國研究林散之第一人
全國著名的網(wǎng)絡雜文、時評作家陳慶貴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一次在聊起揚州文化名人這一話題時,老陳提起了揚州文化學者曹如誠先生。那時,曹如誠是揚州市邗江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區(qū)文聯(lián)主席,現(xiàn)在是揚州市老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老陳對他佩服有加,并竭力推薦我去采訪。得知他是體制內的人,又從事文化新聞宣傳事業(yè)多年,可謂實實在在的同道人,于是我便產生了采訪的沖動。
采訪的地點相約在玫瑰香榭附近的一家茶樓。采訪那天,恰逢天氣異常悶熱,他早早地開好了空調房間,泡好了綠茶等候著我。雖初次面晤,但彼此一見如故,寒暄之后便直奔主題。
揚州市老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曹如誠先生
擅于采寫文化名人
曹如誠,筆名葉曲天,他的大名常常與國內文化名人聯(lián)系在一起,很多報刊上發(fā)表的專訪就是他寫就的。這么多年來,他先后采訪過我國漫畫泰斗方成,臺灣作家瓊瑤,傳媒大亨劉長樂,影視戲曲表演藝術家謝芳、童祥苓、向梅、六小齡童、林芳兵、沈丹萍等,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新民晚報》《大公報》《羊城晚報》《傳記文學》《電影文學》《知音》等報刊發(fā)表文章1100余篇,獲得國家、省、市等各類獎項30多次。
與名人接觸要上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老曹供職于廣電系統(tǒng),擔任記者、編輯。舉凡揚州來了名人大腕,他總是千方百計地抽出時間前往采訪。老曹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憑借他那敏感的新聞嗅覺、扎實的采訪功底和豐富的文化知識積淀,他出去總是能抓到“活魚”,在被采訪的文化名人那里捕捉到獨家新聞。
陳述是一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的敵情報處長,其藝術形象深深地鐫刻在電影觀眾的心中。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陳述老先生蒞臨揚州,參加一臺大型文藝演出,在揚州體育館后臺,曹如誠決定采訪這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陳述雖然是一名電影巨星,但沒有半點架子。他早就了解到陳述喜歡體育鍛煉,老人家住在17樓,每天堅持步行上下樓。話題從這里打開了,一下子抓住了陳述的心,他沒想到眼前這位年輕的記者平時對自己這么留意,于是便滔滔不絕地向他談起自己的生活愛好和拍攝電影的內幕。在電影《渡江偵察記》拍攝時,導演需要有一個跳水的鏡頭,本可以用替身演員,但陳述堅持自己嘗試,硬是縱身跳入冰冷的水中,陳述對藝術的一絲不茍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讓在場的工作人員贊嘆不已。曹如誠抓住這個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深人挖掘和采訪,并以《陳述是個體育迷》為題,獨家披露了“敵情報處長”的戲內外的生活。專訪在《南方周末》《電影之友》發(fā)表后,陳述看后非常高興。之后,曹如誠與陳述一直保持著書信來往。聽說陳老書法寫得很好,曹如誠寫信請求老先生給自己題字,沒想到陳述很快就給他寄來了書法作品。展開宣紙,用楷書寫成的東方虬的《春雪》躍入眼簾。有求必應,多好的人品啊!手捧墨寶,曹如誠周身滾動著一股熱流,F(xiàn)在這幅楷書仍然珍藏在曹如誠的家中。陳述老先生去世后,曹如誠含淚寫下悼念文章,回憶這段令他難忘的經歷。
曹如誠先生聘請蕭平先生(右一)擔任揚州名人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
說起采訪歌唱家郁鈞劍,曹如誠向記者講述了一段精彩故事。那是1989年底,郁鈞劍與嚴順開、毛阿敏等明星一同來揚州演出,為了采訪郁鈞劍,曹如誠在演出現(xiàn)場磨蹭了很長時間,郁鈞劍就是不愿意接受采訪。曹如誠不愧為是老道的資深記者,現(xiàn)場應變能力馬上發(fā)揮出來。他合上采訪本,干脆和郁鈞劍聊起了書法和詩歌的話題。原來郁鈞劍是一名多才多藝的歌唱家,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經常發(fā)表詩歌,還在央視展示過書法作品。曹如誠靈機一動,很快將話題引申了出來。這一下,郁鈞劍興奮起來,馬上將自己的詩歌、書法創(chuàng)作經歷和盤托出。有一段時期,毛阿敏情緒非常低落,郁鈞劍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為她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鼓勵她振作精神,勇往直前。讀了郁鈞劍的詩,毛阿敏非常感動,很快便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曹如誠以《郁鈞劍的紙上功夫》為題,獨家解密了郁鈞劍高雅的業(yè)余生活。
采訪名人不易,接觸采訪余秋雨更難。2008年6月,大學者余秋雨先生應邀在揚州迎賓館演講,仰慕已久的曹如誠自然不會放過采訪的機會,可是余秋雨來揚時間十分短暫,早已安排得滿滿當當,能夠走近余秋雨完成采訪任務嗎?可曹如誠胸有成竹,因為20年前他采訪過余秋雨的夫人、安徽省黃梅戲演員馬蘭。那是1988年金秋的一個晚上,馬蘭在古城揚州甘泉路上的紅旗劇場(現(xiàn)在的娛樂城)演出。當時,電視連續(xù)劇《嚴鳳英》放映不久,主演嚴鳳英的黃梅戲演員馬蘭因此獲得電視劇“飛天獎”和大眾電影“金鷹獎”。那天晚上,在演出現(xiàn)場,馬蘭接受了采訪,并在后臺做了一個姿勢造型,讓曹如誠定格下了珍美麗的瞬間。不久,曹如誠采寫的題為《馬蘭飄香》和《一枝潔白芬芳的蘭花》先后刊登在《時代風采》和《青春歲月》雜志上,文章里還配發(fā)了馬蘭的照片以及她和王昆的合影。后來采訪余秋雨,曹如誠已經在《揚州時報》擔任副總編,他忙完手上的編務工作,帶著已經泛黃的兩本雜志,興沖沖地來到迎賓館報告大廳,向余先生回憶和介紹當年他采訪馬蘭的情形。余秋雨翻開一本雜志,指著馬蘭的照片,對身邊的經紀人小金不無自豪地說,你看馬蘭當年多么漂亮。≌f完,便在報告大廳前臺,與曹如誠合影留念。等他演講結束后,曹如誠便乘興上前采訪這位文化名人,小金上前阻擋說,余老師馬上還有活動,今天不能接受采訪了。余老師接過話茬打起了圓場:“這是馬蘭多年前的朋友,給半個小時采訪。”然后兩人便坐在會客廳的兩張?zhí)僖紊,圍繞余秋雨和馬蘭的婚后生活,以及馬蘭的藝術近況,開始了面對面地采訪交流。臨別時,余秋雨欣然題詞:“文化苦旅,藝海行舟”。并寫下了他的地址和電話號碼。當然,曹如誠不久也在媒體上發(fā)表了他的獨家專訪。
曹如誠先生聘請言恭達先生(左一)擔任揚州市老藝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研究林散之“蓄謀已久”
曹如誠近年編撰了一本暢銷書,書名叫做《林散之與揚州》,一看書名便知這是一本集學術性和史料性為一體的專著,全書達到300多頁,傾注了老曹多年的心血。林散之與揚州結下不解之緣,許多故事很少為世人所知。最初采寫“林散之與揚州”題材的動機來自于揚州兩位大書法家,一是馬千里,一是熊百之,兩位老先生之所以書藝出類拔萃,聞名省內外,得益于林散之的真?zhèn),這個細節(jié)引起了老曹的濃厚興趣,這時他才得知,林散之與揚州有一段淵源。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林散之只身來到揚州避難,一直延續(xù)到1982年,與揚州文藝的同道們吟詩作畫,談書論藝,亦師亦友,水乳交融。期間,林散之在揚州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作品和書畫作品。曹如誠順藤摸瓜,一連寫就了十多篇林散之與揚州人的交往軼事,并在當?shù)?a href=http://www.arpwindows.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媒體開辟《林散之與揚州》專欄進行連載,有的文章甚至還被省級以上報刊轉載,引起了學術界和書法界的關注,紛紛要求繼續(xù)連載,更有一些與林散之有過交往的民間草根紛紛提供線索,希望繼續(xù)跟蹤采訪。這時,有人點撥了他一下,何不將林散之與揚州的情結及不為人知的內幕出一本專著,對林散之書法藝術的研究和揚州文化的研究,可謂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這本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老曹竟然當真了,而且一頭扎進去就再也沒有出來。打那以后,曹如誠挎著相機、手握采訪本,每個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總是在大街小巷轉悠,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林散之與揚州》用大量鮮為人知的內容和細節(jié),重現(xiàn)了林老于那個特殊年代在揚州的藝術和生活狀態(tài),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一代“草圣”在逆境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仍然多情、樂觀、淡泊、從容、寬厚的情操,以及林老對藝術樂此不疲、追求極致的境界。從林老在揚州生活的平面,不難看到林老對人生、對社會、對生活的態(tài)度,更彰顯了林老質樸的情感,以及他對藝術最本真、最純粹、最執(zhí)著、最忘我的精神。《林散之與揚州》一書問世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江蘇省美學學會副會長蕭平先生對這本書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曹如誠先生第一次出書便有不俗、不凡的手筆。四百余幅圖片的搜集面世,傾注了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形成了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圖片中,有書畫精品,有書札,有筆談手跡,有經歷者的照片……當會給讀者以親切、真實的感受。在閱讀中欣賞,又在欣賞中閱讀,這是何等快樂的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書協(xié)副主席,杭州市書協(xié)主席王冬齡先生評價說,《林散之與揚州》對林散之先生的藝術精神、藝術思想、藝術成就等多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研究、搶救、挖掘,并提供了大量寶貴資料,作者耗時數(shù)年,艱辛備嘗,付出的勞動和取得的成果令人感佩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時任中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主席孫家正先生,盛贊《林散之與揚州》的出版,不僅填補了揚州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填補了林散之研究的空白;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價值,而且更有史料研究價值。對我們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林散之先生的一生,深入挖掘和研究林散之的藝術成果,對推進文化揚州的建設,促進揚州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國家領導人親自為一位基層宣傳干部題寫序言,在揚州尚屬首次,在全國恐怕也不多見。
揚州市老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曹如誠先生書法作品賞析
老藝術家的良朋益友
雖然邁入了天命之年,但曹如誠先生仍保持著年輕人的思維與活力。他情趣高雅,談吐謙和,與人交往真誠而友善。他是江蘇省作家,其文筆如行云流水,讀來似余音繞梁;他又是書法愛好者和書法研究者,對林散之書法藝術的研究潛心而又執(zhí)著,他的書法布局合理,章法得當,字體飄逸靈動,瀟灑脫俗,具有書卷氣和美的韻味;他還是一位熱衷于社會事業(yè)的活動家,整天為老藝術家協(xié)會和書畫藝術的研究奔波忙碌。
能達到如此境界,完全得益于文化藝術的熏陶。曹如誠向記者坦言,長期與藝術家相處,耳濡目染,不僅學到了做人的道理,而且增加了知識內涵,吸收了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他被推到了揚州老藝術家協(xié)會主席這個位置。走馬上任后,精力充沛的他便風風火火地忙活起來,他率領協(xié)會一班人馬親赴南京,請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言恭達先生,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蕭平先生先后為揚州老藝術家協(xié)會、揚州名人文化藝術研究院題寫匾牌,讓協(xié)會工作開始走上運轉發(fā)展的軌道。
曹如誠雖然過去從事行政工作,但他對協(xié)會的工作并不陌生。去年一年,他和所在文聯(lián)的同志共辦了10件實事,創(chuàng)建了鑒真學院、華鼎星城、三笑含碧園等4大創(chuàng)作基地,成立了邗建文聯(lián)和公道鎮(zhèn)文聯(lián),創(chuàng)辦了《春江潮》文學雜志,除此之外,他們還組織開展了“中國夢我的夢”征文、向圖書館檔案館捐贈書籍書作、書畫個展聯(lián)展、書畫筆會、送文化進鄉(xiāng)下基層等一系列活動。他說,現(xiàn)在的老藝協(xié)雖是一個無場所、無資金、無專職人員的“三無”協(xié)會,但也是一個門類齊全、人才濟濟、藝術實力雄厚的社會團體。一屆二次理事會改選領導班子后,老藝協(xié)有正副主席8名,理事40名,會員118名,擁有文學、書畫、音樂、戲曲、舞蹈、攝影等藝術門類,協(xié)會中有一批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他們在各自的藝術領域都是拔尖的專家、名家、大家,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些藝術家既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又是老藝協(xié)開展工作的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協(xié)會應該為他們搭建平臺,提供陣地,做好服務,組織活動,讓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群體,發(fā)揮余熱,改變他們“家里蹲”和“單干戶”的藝術生活狀態(tài)。
談到下一步的老藝術家協(xié)會的工作,曹如誠思路清晰,信心百倍。他說,協(xié)會的工作必須圍繞一塊牌子、一個場所、一筆資金、一系列活動、一批藝術成果等方面來開展。為此,他和他的團隊將圍繞“做好基礎”、“做優(yōu)服務”、“做足活動”、“做強協(xié)會”這四個方面,做好幾件事。
一是把基礎“做好”。就是一方面利用班子成員和老藝術家的社會資源和人脈關系,落實辦公場所,籌集活動經費;一方面在條件成熟的地區(qū)和有關藝術門類,成立分會和專業(yè)委員會,并創(chuàng)建老藝術家創(chuàng)作基地和活動基地;另一方面,抓好新會員的發(fā)展和新理事的增補,繼續(xù)吸收在各藝術門類中拔尖藝術人才,讓他們擔任顧問、名譽主席;還要適當吸收年齡相對較輕、藝術水平較高的藝術人才充實到隊伍中來,增強協(xié)會的朝氣與活力。目前正著手選擇一個能夠代表揚州文化形象又適合文人雅聚的地方,作為辦公場所并適時掛牌辦公。目前,協(xié)會已經建立了會員檔案,創(chuàng)建了藝術家微信沙龍,現(xiàn)在正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與有關方面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一份文藝刊物。
二是把服務“做優(yōu)”。曹如誠坦言,協(xié)會的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既要竭誠為老藝術家服務,做“孫子”,找票子,搭臺子,請他們“出山”,讓他們繼續(xù)釋放藝術潛能,施展藝術才華,奉獻藝術精品;又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讓老藝術家繼續(xù)為名城揚州、文化揚州建設服務,繼續(xù)為經濟建設、為社會、為社區(qū)、為企業(yè)服務。
三是把活動“做足”。為此曹如誠深有感觸,他說“活動是協(xié)會的生命”。近期,他們將召開主席、副主席、正副秘書長會議,請大家來獻計獻策,出謀劃策,研究協(xié)會下一步的活動方案,如果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每年牽頭承擔一個有影響的活動,整個班子成員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要通過主辦、承辦、聯(lián)辦、協(xié)辦等形式,組織開展筆會、演出、講課、采風、省內外名家藝術交流等各類文化藝術活動,擴大和提升老藝協(xié)的知名度。同時,揚州名人文化藝術研究院加強對鑒真、歐陽修、蘇東坡、石濤、阮元、梁思成、林散之等文化名人的研究,展示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研究成果,樹立老藝協(xié)的品牌形象。
四是把協(xié)會“做強”。他直言不諱地說,現(xiàn)在文化類的協(xié)會絕大多數(shù)是弱勢群體,要一下子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可能很難。如果要把協(xié)會做強,必須在實體化、產業(yè)化、市場化方面做一些積極探索,通過社會活動的有償服務、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經營,把協(xié)會做成實體,使協(xié)會組織和協(xié)會工作具有很強的向心力和生命力。
臨別前,曹如誠先生將他的著作《林散之與揚州》、他主編的綜合性文學刊物《春江潮》和他的書法“藝無止境”贈予記者,真可謂收獲多多。是啊,藝無止境。他要讓他領銜的揚州老藝術家協(xié)會和揚州名人文化藝術研究院走得更遠更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 「清和夜話」專訪羅國錦:畢節(jié)苗族歷史文化的探路人2020-06-29 11:06:13
- 鄧珍玲:一個喜歡“瞎折騰”的文藝女青年2019-04-15 05:04:14
- 楊文標:深圳茶促會一個“茶”字樹大旗2016-11-05 11:11:26
- 吳婷:內容是老虎,平臺是獅子(圖文)2016-09-06 05:09:58
- 專訪佩頓:詹皇聯(lián)盟最強 阿聯(lián)會給湖人帶來幫助2016-09-01 11:09:39
- 丁方:藝術創(chuàng)作應考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時代環(huán)境2016-08-30 01:08:13
- 《余罪》作者常書欣:臥底在生活中的熱血無賴(圖文)2016-08-26 05: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