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yè)全媒體記者出征里約奧運
新華報業(yè)全媒體記者出征里約奧運首篇手記
相信“最后一秒”能給我們更多精彩
當您看到這篇文章時,記者所乘坐的飛機航班應該還在大西洋上空繼續(xù)著漫長而枯燥的飛行。從上海到迪拜、從迪拜轉機到里約熱內盧,總飛行時間20多個小時,飛行里程超過20000公里,再習慣于長途旅行的人也會視作畏途,然而,再疲勞也無法壓抑記者心中的興奮和期待。
此次記者有幸代表《新華日報》、中江網(wǎng)、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出征巴西采訪里約奧運會,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挑戰(zhàn)。說光榮,因為前往巴西采訪奧運會的國際奧委會正式注冊記者全江蘇不過3人;而對于個人而言,在一個如此遙遠的國度、一種和中國迥異的文化背景、一個完全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中,獨立完成奧運會的采訪任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和四年前在倫敦采訪奧運會完全不同……但相信這種挑戰(zhàn)會轉化成動力,會變成我在里約為《新華日報》、中江網(wǎng)、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的百萬受眾以及合作方江蘇移動的千萬用戶獻上的一篇篇報道。
不管是作為一個癡迷足球多年的球迷,還是作為一個從業(yè)20多年的體育記者,前往巴西、前往里約采訪奧運會,這都是一個夢想。兩年前,因為全力報道在家門口的另一場奧林匹克盛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我錯過了去巴西采訪世界杯的機會,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能錯過。于是就有了漫長而繁瑣的準備工作:國際奧委會正式采訪資格的爭取和確認、贊助商的接洽和談判、關于奧運和巴西的知識儲備和積累、工作的妥善安排……終于,我踏上了前往里約的飛機。對于個人而言,是一個夢想實現(xiàn)的時刻。
在里約,我會關注中國健兒的拼搏,關注江蘇健兒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同樣,我也會關注博爾特、菲爾普斯,關注內馬爾,他們的精彩屬于全世界愛好體育的人們;我還會努力把目光投向體育場外,關注這個茨威格筆下的“未來之國”,為什么在短短幾年中經歷了如此之大的波折和起伏。
這是南美大陸100多年來第一次舉辦奧運會。這是一份無上的榮耀。2009年10月2日,這個國度曾經沉浸在獲得奧運會主辦權的狂喜當中,時任巴西總統(tǒng)盧拉眼含熱淚地說道,“我想這是值得慶祝的一天,因為巴西已經走出二流國家隊伍,步入一流國家行列……”然后,隨后事態(tài)的發(fā)展并不如巴西人想象的那般順利。
最近,關于里約奧運會籌備沖刺階段中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各種媒體從里約向全世界傳播同樣的信息:里約不靠譜,奧運會有點懸……各種微信公號里只要渲染一下這屆里約奧運會的負面信息,瀏覽量10萬+輕輕松松。
里約真的那么可怕?恐怕未必。省外辦曾在里約總領事館工作多年的蔣先生就表示,他工作期間,從未被搶、甚至連“搶劫未遂”都不曾遭遇。中國駐里約總領事宋林在微信朋友圈就一再表示,相信巴西人、相信里約人會給我獻上一次精彩的奧運盛宴。巴西人的LAST SECOND(最后一秒)的處事作風和原則,大概是問題的最佳答案。
從業(yè)已舉行的世界杯等大賽來看,先前被吐槽的各種服務及基建問題,隨著比賽的開始,被變戲法地予以處理。將事情拖到“最后一秒”解決的處事態(tài)度,和巴西過于浪漫、隨意的民族性格有關,也多少反映了他們對待奧運會這種大賽的態(tài)度。很多時候,這不是一個優(yōu)劣的問題,而是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如果我們不那么自我和封閉的話,應該會用開放、樂觀而不是幸災樂禍的心態(tài)去看待這一切。
記者曾經寫過,即便里約奧運會的場館不那么豪華、組織不那么完善,只要全球各國的運動員能夠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你我能夠從中享受到體育的樂趣,這就足夠了。好了,讓我們出發(fā)!準備好了嗎?里約,我們來了!
本報記者孫慶
- WADA主席卸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 小薩馬蘭奇當選2016-08-05 02:08:50
- 奧運觀賽攻略:看奧運不熬夜2016-08-05 02:08:39
- 各國旗手早知道 誰是你的“菜”?2016-08-05 02:08:52
- 新華報業(yè)全媒體記者出征里約奧運2016-08-05 01:08:08
- 許安琪再出征 劍指金牌2016-08-05 01:08:49
- 陳若琳:書寫女子跳臺傳奇 成就三屆奪冠夢想(圖文)2016-08-05 01:08:44
- 中國體操10名參賽選手 名氣不大實力不容小視2016-08-05 0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