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古建筑迎新業(yè)態(tài) 閩文化展新風情
三坊七巷一景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本報記者 劉源隆
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南后街,最早萌生于晉代,完善于唐、五代,明、清時達到鼎盛。如今坊巷內都為明清時期建筑,三坊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則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2021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坊七巷,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參觀嚴復故居。他強調,保護好傳統(tǒng)街區(qū),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
福州市持續(xù)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2022年出臺《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辦法》,持續(xù)推進古厝保護修繕項目,不斷助力三坊七巷特色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
據了解,福州市對三坊七巷保護修復累計投入超50億元,修復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項目遵循“修舊如舊,保持總體坊巷格局、風格、風貌不變”的原則,以及“鑲牙式”“漸進式、微循環(huán)、小規(guī)模、不間斷”的施工要求,對街區(qū)內古建筑進行保護與還原。兩年來,福州持續(xù)組織實施了三坊七巷內6處文保院落的修繕工程。
沈葆楨故居是三坊七巷建設年代最為久遠、歷史文化價值最高的文保單位之一。福州名城保護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超表示,作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沈葆楨故居于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后十幾年間進行過小范圍修繕。2021年,福州市正式啟動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之劉家大院、沈葆楨故居、歐陽花廳、陳季良故居、聽雨齋保護修繕工程。
去年,位于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沈葆楨故居修繕設計方案正式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復。隨著沈葆楨故居修繕的進行,今年4月,雖然施工圍擋未拆除,但故居內的流蘇樹已經不再有建筑遮擋,露出了“真容”,花況更勝往年,成為福州旅游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三坊七巷里的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時期,木作是這些建筑的核心。”福建省文物局專家?guī)斐蓡T阮章魁介紹,除了大木作骨架,三坊七巷古建筑內部的裝修裝飾也以木構件為主。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古調神韻,修復人員既要嚴把材料關,還要恪守古法工藝。據了解,為了保證“修舊如舊”,沈葆楨故居的修繕人員大多是本地的民間工匠。
“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多措并舉、不遺余力地推進三坊七巷內文物、古建筑保護工作,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發(fā)展。”魏超表示,近年來,三坊七巷已引進各類商業(yè)品牌650余個,不斷優(yōu)化業(yè)態(tài)布局,積極引入軟木畫、脫胎漆器、牛角梳、油紙傘及剪紙等傳統(tǒng)手工藝品牌,“同利肉燕”“永和魚丸”等老字號入駐街區(qū),引進中國商印展覽館、國潮金魚博物館等;推出“一季一主題”文化活動概念,持續(xù)打造各類節(jié)慶活動產品;結合三坊七巷歷史內涵和當地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豐富的文化創(chuàng)新節(jié)慶活動;推出“名城少年”主題研學、小黃樓沉浸式小劇場、林覺民·冰心故居AR眼鏡劇游等特色旅游產品;部分景區(qū)場館還開放了夜間游覽,延長旅游消費時間,活躍街區(qū)夜間消費氣氛。
今年“五一”假期,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推出以“國潮閩都·非遺古厝”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串聯三坊七巷、朱紫坊街區(qū)非遺展示點,打造國潮非遺打卡地圖,推出5條主題路線,舉辦多場非遺展演及主題活動,引導市民、游客在坊巷中穿梭,探索三坊七巷的非遺之美、國潮之韻。
- 貴州安順:非遺創(chuàng)新 地戲新唱2025-05-02 10:05:52
- 徐家匯海派文化節(jié)啟幕!2025-04-05 11:04:49
- 山西省聚力推動設施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2025-03-24 04:03:57
- 山東科技大學火熱開啟春招季2025-03-24 04:03:03
- 頂流的文旅資源有吸引力|貴州憑啥接住潑天流量2025-03-12 05:03:24
- 貴州從江:家門口就業(yè)助增收2025-03-11 03:03:17
- 貴州省紅十字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召開2025-03-11 02:03:59
- 一季度我國軟件業(yè)務收入31479億元 同比增長10.6%05-03
- 2025五一檔電影票房破5億05-03
- 汽車市場暖意升騰05-03
- 中國鐵路旅客發(fā)送量連續(xù)3天同比增幅超10%05-03